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属天的奥秘 #4307

4307.就内在历史

4307.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,“雅各问说,请将你的名告诉我”表恶灵。这从这层意义上的许多事清楚可知,就这层意义而言,这些话和接下来的话论及雅各的后代;因为内义上的意思取决于当下所论述的主题。与雅各摔跤的人表示恶灵,而非善灵,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:“摔跤”表示试探(3927,3928,4274节);试探从来都不是善灵造成的,而是恶灵造成的。因为试探就是激活人里面的邪恶与虚假(741, 751, 761, 1820, 4249, 4299节)。善灵和天使从来不会激活邪恶与虚假,相反,却保卫人对抗它们,并将它们折向良善;因为善灵被主引领,而除了神圣良善和神圣真理外,没有什么东西从主发出。主不试探任何人,这一点从教会所接受的教义可以得知,也可从前文(1875, 2768节)看出来。由此,以及由雅各的后代在每一次试探中,无论在旷野还是之后,都屈服的事实明显可知,与雅各摔跤的人表示恶灵,而非善灵。而且,“雅各”在此所表示的这个民族并未处于任何属灵或属天之爱,而是陷入肉体和世俗之爱(4281, 4288-4290, 4293节)。灵人与世人的同在取决于他们的爱。善灵和天使与那些处于属灵或属天之爱的人同在,恶灵与那些唯独陷入肉体和世俗之爱的人同在。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,以至于仅仅留意一下自己爱欲的性质,或也可说,仅仅留意一下自己所关注的目的的性质,谁都能知道哪类灵人与自己同在,因为人皆以自己所爱的为其目的。
这个灵人之所以自称神,是因为雅各以为他是神。在这一点上,雅各和他的后代一样,总以为耶和华在他们的神圣外在仪式中,而事实上,耶和华唯独存在于这些所代表之物中,这一点从下文清楚看出来。他们还以为是耶和华把他们引入试探,并且耶和华是一切恶的始作俑者,每当他们受到惩罚时,祂就生气发怒。正因他们以为耶和华是这样的,所以对祂的这种描述才会出现在圣言中,而事实上,耶和华从不将任何人引入试探,也没有任何恶事是从祂发出的,祂也从不生气,更不会发怒(参看223, 245, 592, 696, 1093, 1683, 1874, 1875, 2395, 3605, 3607, 3614节)。这也是为何与雅各摔跤的人不愿透露自己名字的原因。就内在属灵意义而言,与雅各摔跤的人之所以表示天使天堂(4295节),是因为那里“雅各”在至高意义上所代表的主允许天使也试探祂;并且在这种情况下,天使唯独留在他们的自我中,这在刚才提到的章节已经说明了。

宇宙星球 #39

39.我曾看到我们地

39.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,并听见他们交谈。除了其它事情外,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。他们回答说,他们信神;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,他们就不愿说了,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。然后,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,他们说,他们信主神。这时,水星灵说,他们发觉他们(即我们地球灵)不信任何神,并且习惯嘴上说信,其实并不信。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,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。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,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。在来世,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,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。一听到这话,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,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。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,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,根本没有信仰(AC 3865, 7766, 7778, 7790, 7950, 8094)。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,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(AC 7790, 7950)。

属天的奥秘 #3865

3865.“如今我的

3865.“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”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。这从“爱”和“男人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,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,因而在此由“爱”来表示;“男人”是指真理(3134节)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,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,即: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;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。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,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,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。
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,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。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,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,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,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;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,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。然而,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,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,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。
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,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,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。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,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、荣耀和利益。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,再从记忆传到嘴上,而不会进入内心,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。由此明显可知,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,也就是信的性质。他们还表明,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,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,都能凭恩典得救;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: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